2025年9月12日,国家标准《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》修订启动会暨第一次起草工作组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,标志着修订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。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主持会议,20余位来自全国各区域的电网企业、设计单位、设备厂家的编制组成员及技术专家参会,中电联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派员指导。
2018版国家标准《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》实施以来,为居民住宅小区用电安全与电力资源优化提供了重要指引,但随着极端天气频发、电动汽车充电桩普及、电采暖与智能家居推广,原标准在防灾能力、新能源消纳、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已难以满足群众对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住宅的新需求。本次修订将聚焦“民生痛点”与“行业趋势”,旨在通过标准升级,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民住宅小区用电保障提供技术支撑。
本次修订凸显“全国覆盖、多元协同”的特点。一是牵头单位发挥主导作用。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原2018版标准的起草单位,继续协同发挥监管和专业结合优势,组织标准修订工作,确保修订工作高效推进;二是全国专家广泛参与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推荐,编写组吸纳10余名来自全国各区域专家参与编写工作,保障标准适配全国不同地域住宅小区用电场景;三是多领域专家协同。本次编写工作特邀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、浙江万马股份、施耐德电气等设计、设备单位专家参与编写,确保标准适用性;四是本次编写工作将联合另一项国家标准《电力用户供配电设备标准》互派编写专家,促使两项国家标准配套衔接。
编写组成员围绕标准大纲与任务分工展开深入讨论,专家们结合各地实践,就“负荷计算优化”“充电桩预留标准”“配电房防涝设计”“智能化终端配置”等重要内容达成共识,明确各章节牵头专家与参与单位职责。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编单位代表表示,将全力做好标准修编工作,确保标准内容兼具先进性、适用性和可操作性。标准修编工作后续重点关注“源网荷储协同”“极端天气应对”等关键技术要点,让标准真正服务于民生与行业发展,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、保障居民高品质用电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。